本文目录
灵芝属于养心安神药。本品味甘性平。归心、、、四经。功能为安神,止咳平端。用于心神不宁,心悸;虚咳喘;虚劳气短等。用量6一12克。
丹参属于活调经药。本品味苦性微寒。归心、经。功能为活祛瘀,通经,清心除烦,凉消痈。用于瘀阻滞之不调,经痛经闭,产后腹痛;瘀胸痹心痛,脘腹胁痛,癥瘕积聚,跌打损伤,热痹,疮疡肿痛,心烦不眠。
二药同用:从而言,偏寒凉,可以热;从归经看,主要作用是与心相关的热;从说,灵芝重在补心气安心神,丹参重在活心祛心热。二药相须为用可以安神解郁。丹参既可活又可还可凉一药顶仨。丹参的用量10一15克。丹参不能与藜芦同用。丹参是调经之要药。
灵芝和丹参为佳配,特别适于暑季服用。可以调理心、、、之气。
这是一个偷梁换柱的问题。前一个“苦”字,不同于后一个“苦”字。
良药苦口利于,出自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说:“良药苦口利于,忠言逆耳利于行。”意思是好药多数是带苦味的,但有利于;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,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。
良药苦口利于,本来的意思是,真正对症的药,尽管味道不好,但是它有利于的,还是要喝下。这里的“苦”,是与“甘”相对,还有“感觉难受的”的含义。
灵芝(赤芝),味苦,平(《神农本草经》)。这里的“苦”,指的是五味(酸、咸、甘、苦、辛)之一。有些还有淡味和涩味。一般认为,淡附于甘,涩乃酸之变味,所以习惯上仍称五味。
的味,有多种含义:
1五味入五脏
不同的药味对脏腑的亲和性不同,通过药味来判断的走向。
酸味入,咸味入,甘味入脾,苦味入心,辛味入。
2不同的药味代表不同的功效
酸有收敛、固涩作用;咸有软坚散结、泻下作用;甘有补益、和中、缓急作用;苦有泄、燥和坚阴作用;辛有发散、行气、活作用。
3的味不一定是真实滋味
药味确定初是依据的真实滋味,后来将的滋味与功效联系起来,并以味来解释和归纳的作用。比方说,磁石并无咸味,因其能入潜镇浮阳,而在五行属水,与咸相应,磁石标以咸味。
灵芝(赤芝)具有具有安神、止咳的功效,用于眩晕不眠、心悸气短、虚劳咳喘。
仅从灵芝的安神功效说起。中医认为,心藏神,藏魂,魂随神往来。所以安神药一般选用入心经、经。
安神分几类:
1镇心安神药,如朱砂,味甘性寒,入心经。龙骨,味甘、涩,性平,入心、、经。
2养心安神药,如酸枣仁,味甘酸,性平,入心、、胆经。柏子仁味甘,性平,入心、、大肠经。
3清心安神药,如黄连,味苦,性寒,入心、、胃、大肠经。淡竹叶,味甘淡,性寒,入心、胃、小肠经。
4益气安神药,如人参,味甘、微苦,性微温。入脾、经。灵芝,味苦,性平,入心、、脾、、经。
5温阳安神药,如肉桂,味辛甘,性热,归、脾、心、经。附子,味辛,性热,入心、、脾经。
单以灵芝安神为例,灵芝并不是越苦越好。从安神药的分类看出,有不少安神药,全然没有苦味,同样达到安神的作用。即是同一分类的益气安神药中,人参也是微苦,而不是很苦。
灵芝之苦味,说明了尽管灵芝补五脏,但以主入,也意味着灵芝在安神药中是极为重要的,是非常符合中医理念的养心安神药。